但此时大家要注意的是,通过虚连接,两台ABR之间直接传递OSPF报文信息,他们之间的OSPF路由器只是起到一个转发报文的作用。
由于OSPF协议报文的目的地址不是这些路由器,所以这些报文对于他们而言是透明的,只是当作普通的IP报文来转发。
并且大家在部署虚链路时还需避免如下几点:
1.虚连接必须在两端同时配置方可生效;
2.为虚连接两端提供一条非骨干区域内部路由的区域称为传输区域,传输区域不能是末节;
3.虚链路永远只能属于区域0,如果针对区域0起了认证,必须对虚链路也起同样的认证;
4.虚链路所经过的区域(transitarea)不能对区域0的路由做汇总,为了防环。
Virtual-link是为了解决OSPF的不规则区域问题而产生的,正常情况下OSPF的所有非骨干区域都要直接和骨干区域(area0)相连,如果由于前期规划问题等原因导致某个非骨干区域必须通过另一个非骨干区域来连接骨干区域的话,就可使用到virtual-link,但一般virtual-link只作为临时解决方案来使用。
在当前网络环境中,路由器C访问路由器D的g0/0/1接口路径走C-A-B-D,但如果当路由器A与路由器B之间的链路故障导致区域0被分割,此时路由器C是不能访问路由器D的g0/0/1接口地址的,原因是因为OSPF的3LSA的防环机制---ABR设备不接收来自骨干区域的3LSA做域间路由计算。
区域0被分割后如何去评判ABR设备是否能访问对端区域0的路由?
1.如果ABR设备(路由器C)还存在区域0中Full的邻接关系,则ABR是不能访问对端区域0的;
2.如果ABR设备(路由器C)不存在区域0中Full的邻接关系,则ABR是可以访问对端区域0的。
因为当ABR设备(路由器C)存在有区域0的邻接关系时,会为区域0构建一颗最短路径树,在区域0的所有路由器都会在这颗树上,而ABR设备是骨干路由器,也在这颗树上。
当路由器A与路由器B之间的邻居关系Down掉后,路由器D会为区域0的网络产生3LSA通过区域1传递给路由器C,但是路由器C在区域0的最短路径树上看不到路由器D,所以忽略路由器D产生的3LSA,所以不会计算出路由,也就导致了路由器C访问不到对端区域0的路由。
而如果此时需解决路由器C访问对端区域0的路由,则可以在路由器C与路由器D之间建立virtual-link
但如果是路由器A与路由器C之间的邻居关系Down,但是接口还是UP的,此时路由器D访问路由器A与路由器C之间的网络,路径是走D-B-A。